但大丈夫生于世,当目光长远,上报朝廷、下顾家人,董门也好,秦放鹤也罢,早已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
何况他们有师徒名分,徒弟好了,日后尚且能帮忙看顾自家子孙,也不算亏。

汪淙想了想,也跟着笑起来,“父亲说的是,师公也极看重董夫人,说起来,倒是跟师弟对阿嫖颇有异曲同工之妙。”

对秦放鹤描绘的未来,汪淙影影绰绰捕捉到一点,明白阿嫖可能是第一个,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。

那又如何呢?

一个人是英才还是蠢材,绝不会因世间多几个能干的女子而更改……

天元四十四年,北方多省大旱,小麦严重减产,多地颗粒无收,民不聊生。

所幸去岁玉米大获丰收,各省府、朝廷粮仓多有余粮,朝廷紧急调拨赈灾,并未发生大规模的饥民流亡事件。

同年,干旱地区提早拔掉田中干死的麦苗,轮种玉米,各地加紧修筑引水工事,尽力灌溉,收成竟还算不错!

“……山西万安县亩产玉米一百三十斤,民丰县亩产九十五斤……河南玉米亩产折一百零三斤……”

天下大旱,文武百官无不悬心,连太后和皇后也日夜祈福,更莫说天元帝和太子,都急得两眼赤红,根本睡不着。

上下齐催,才八月底,各地折子就五百里加急陆续送入宫中,翰林院连夜念了。

天元帝一言不发,挨着听过去,紧缩的眉头微微舒展。

还好,还好,除了灾情最严重的几个地区,平均亩产也还能维持在百十斤上下,虽然比正常产量折半,但已经快赶上以往单种小麦了。

“真乃神物啊!”太子感慨道。

如此耐寒又耐旱,岂不正是上天派下来造福我大禄朝百姓的么?

“是啊,”天元帝用力吐了口气,“若无此物,必将饿殍满地,横尸千里!”

顿了顿,他又道:“天佑大禄!”

这个玉米,来得太是时候了!

几个翰林轮流念完折子,正口干舌燥喝水,就见天元帝略一沉吟,“拟旨,时逢大旱,百姓困苦,”他朝写圣旨的编修点了点,“朕方才说的那几个受灾严重的府州县,免税三年,其余受灾地区,免税一年。”

天元帝踱了几步

章节目录